联系人:郑经理
手 机:13161115588
电 话:010-89449790
传 真:010-52131666
邮 箱:13911965999@139.com
网 址:www.zjydcn.com
地 址:北京顺义李桥吴庄村段
沿浮路1号
邮 编:101304
建筑资质挂靠,是指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方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的行为。尽管早有法律明令禁止这样的做法,但深圳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建筑资质危险挂靠、工程层层转包,在业内已成公开的秘密。
业内人士表示,挂靠经营给建筑市场带来混乱,损害了行业公平竞争,亟须加强管理和监督。
资质挂靠“生意火爆”
“‘资质挂靠’就是借用资质,没有资质的小公司接到项目,必须挂靠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再组织队伍施工。”深圳一家装修公司的劳务包工头杜程(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部分被挂靠的建筑公司通过出租资质,收取中标金额1%到5%不等的所谓“管理费”,但对实际施工过程并不监管,在签订资质挂靠合同时也会注明对工程质量、工伤事故等概不负责。
“对于被挂靠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坐收渔利的好事,还可以通过这种挂靠工程获得虚假营业额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12月16日,深圳建筑业协会副会长许远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所谓“资质挂靠”究竟是怎样一个流程?在杜程的陪同下,记者进行了一次暗访。
11月11日,记者来到了拥有多项建筑资质的深圳市建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向前台说明挂靠需求后,记者拿到一张“工程项目登记申请表”。在填写了登记表上的简要个人信息和工程信息之后,工作人员表示,“交500元材料费,就可领整套公司资料。”这套资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以及各项建筑资质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3个点的管理费,拿着资质文件去谈好项目合同后再回来签挂靠协议。”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在整个过程中,建艺公司都没有过问施工队伍和工程项目的任何问题。
“挂靠方只要拿着被挂靠方的这一套材料,特别是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自称为是被挂靠方员工去和业主谈判。只要工程不出意外,业主根本就不会发现这种挂靠关系。”杜程向记者介绍,凭借挂靠,实际施工方利用资质去投标,投标成功后,业主付给施工队伍的款项须经过被挂靠公司的账户,按照约定扣钱,剩下部分再转账给施工队。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由于建筑企业资质的评选与企业高级职称人员紧密挂钩,因而“资质挂靠”生意也由企业延伸到个人。
在一家名为“南方建工英才网”的网站上,记者看到,网站的业务范围包括“证书挂靠”、“资质代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等。在个人证书挂靠一栏,各个不同级别的建筑业职称都被明码标价列在网站上。据网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一级建筑师的挂靠费是8万/年,一级建造师的挂靠费是3.2万/年。
隐含工程风险和劳务纠纷
“这种挂靠行为事实上埋下了很多风险隐患。”许远峰说,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临近年底,农民工要回家过年,很多挂靠公司就会遭遇资金周转困难引发欠薪纠纷。许远峰进一步指出,“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工程层层转包往往会造成‘三角债’,开发商欠包工头钱,包工头又欠农民工钱,形成了恶性循环。”
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系教授、加籍华人庄月华12月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挂靠的单位不具备施工资质,很多也缺乏实际施工能力,往往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安全。
“一旦发生事故,建筑企业就不承认劳动关系,把责任推给包工头、分包工头。事实上,只要存在挂靠,被挂靠方就免不了连带责任。”庄月华说。
“这样的例子在建筑业内屡见不鲜。”杜程告诉记者,精于“挂靠生意”的建艺集团目前深陷工伤责任泥潭。
2005年,包工头吕玉珊获得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背景墙改造工程,因不具备施工资质而与建艺公司签订挂靠协议。此后吕玉珊施工队的一名工人在工地上摔伤致残,法院判决赔偿金额达50多万。建艺公司认为,挂靠协议上已写明由施工方承担一切风险责任,因而不愿负担连带赔偿责任,双方由此展开了漫长的民事诉讼,此案至今已8年仍然悬而未决。
“几乎所有的被挂靠建筑公司在对外签订挂靠协议时都会详细注明免责条款,但从司法角度来讲,被挂靠方在收取管理费的前提下签订挂靠合同是不合法的。”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胡鹏12月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被挂靠企业的“非法所得”即指向挂靠人收取的管理费。
2009年的上海闵行发生“莲花河畔景苑”倒楼案,一栋在建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造成一名民工当场死亡。该项目的监理工程师将个人资质挂靠在施工企业,其本人从未去过施工现场,后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类似的“房歪歪”、“楼脆脆”、“桥塌塌”案例还有很多,罪魁祸首几乎都是“资质挂靠”。
市场亟待管理和监督
“法律早有明文禁止建筑企业的挂靠行为。”许远峰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66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然而,南山区法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尽管法律从原则上对挂靠行为进行了界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很多困难。“经过一两次转包的工程很普遍,有的工程甚至经过了七八次的层层转包,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就如同一团乱麻。”他说。
“在建筑行业,现有的监管确实还存在缺失,没有强制性的处罚措施,往往只有出了重大事故的时候才会追究挂靠责任,这就导致了如今资质挂靠大行其道的现状。”许远峰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所催生的大规模挂靠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国内建筑市场。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行业规则来保障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许远峰表示。
他山之石:加拿大建筑市场无“资质”一说
“加拿大建筑市场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系教授、加籍华人庄月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与国内采用的资质分级市场准入制度不同,加拿大建筑市场根本就没有‘资质’一说。”庄月华说,“尽管没有资质分级,但加拿大建筑市场引入了第三方保险机构。”庄月华向记者介绍,在加拿大,任何一个建筑公司想要承接工程项目,都必须向业主提供由保险公司出具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以及劳务材料支付保函这三份文件。
其中,投标保函是保证建筑公司中标之后不反悔,保额是工程款项的10%。履约保函是保证业主方和施工方双方的合约如期进行,否则保险机构将向业主方支付一笔占合约金额50%的款项。劳务材料支付保函则是保证施工方有能力对工程所需的劳务、材料开支进行支付,保额占总开支的50%。
“国内尽管也有类似的各种工程保函,但很多的保额都很低或者根本没有投保要求。”庄月华说,以履约保函、支付保函为例,国内的同类型保函是由银行出具,保额只有5%到10%。一旦发生违约,赔偿款相对损失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美国的保额比加拿大更高,比例高达100%,换言之就是全款保障。”庄月华说,美国、加拿大建筑市场尽管没有资质一说,但实际上就是通过引入第三方保险机构这种市场化行为对工程项目双方进行了约束。